昆明装修网

400-680-0011871

装饰公司

  • 装饰公司
  • 家居建材
  • 设计师
  • 工长工人
  • 效果图
  • 搜文章
  • 搜产品
  • 搜视频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大昆明环滇池建设 修环湖路护滇池建首个城市新村

来自:km.zhuangyi.com日期:2015-09-09 11:39:19
抗战时期的昆明作为大后方和最前线,虽然被日机空袭5年,又聚集了众多军队、中央企业、政府机构、大学师生,这让本来偏居一隅的昆明城显得格外纷繁。但当时昆明的城市建设却并非是慌乱和无序的,在昆明市工务局办公室中,画出了第一张城市规划图,建设了第一个城市新村,和西南最好的电影院。

昆明首张规划图:修环湖路同时保护滇池

“昆明市的第一张规划图,强调了对滇池的保护,城市的规划并没有割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是沿着昆明的文脉来布局。规划图总的是以滇池为中心,要修环湖道路,对滇池周边各县区有着功能的划分。这张规划图体现的是,在解放前就有了建设‘大昆明’的概念。”昆明市政协文史委张骞副主任说。

最早提出对昆明进行规划是在1936年,当时的昆明市工务局局长丁基石曾提出“大昆明市计划”的设想。经过该局规划人员共同研究后,于1939年绘制完成了约有1米宽、2米长的昆明市第一张城市规划图。

这张规划图主要是确定了“大昆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是以滇池为中心,将昆明市区发展到沿滇池周围地区。修筑环湖道路与昆明市区以及环湖各县区相联系并形成全市区的主要陆上交通网络,同时规定了沿滇池的主要码头位置和水上航线。标明滇池水源进出口的主要河流。

扩大的市区范围,按照原有县区作简单的功能分区,标明沿湖各主要名胜古迹与主要风景点,并明确认定沿湖为游览与疗养地带,从而相应地对沿湖新建项目作必要的控制。

紧接着,在上世纪40年代初,市工务局在唐英任内,又在“大昆明市规划”的基础上,在《昆明市建设纲要》中,对昆明城区的市中心作了初步功能分区和城市道路规划。

规划中,虽然将昆明市区扩大到滇池周围,但对昆明城市的中心并未提出移地重建,仍在昆明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这在当时是符合昆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后来在50年代中期的昆明城市规划中,有人提出要把昆明市区中心移到东市区另建,因脱离实际未能实现。

这一大胆的设想,明确指出了滇池与昆明市发展的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为滇池周围风景旅游区的开发确定了基础,从而也就强调了保护滇池的重要性。

规划出台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在当时情况下“大昆明市规划”的提出,不仅在昆明的城市建设上是一个创举,而且在全国也是少有的。主管昆明城市建设的昆明市工务局先后有两位局长丁基石和唐英,两人都是早期留学德国的学生,而德国又是较早实施城市规划的国家。他们能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有关城建的科学,结合昆明实际及时地应用到昆明的城市建设中,对后来开创这方面的新局面有一定影响。

但遗憾的是,原本这张曾经挂在市政府办公室内的规划图,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再也没能找到。

篆塘新村:昆明诞生的首个城市新村

抗战时期,随着战争的转移、大量人口从沿海、中原一带涌来昆明。加之空袭对房屋的破坏,造成当时昆明的住房比较紧张。为了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局面,约在1938年期间,昆明市区随即出现了第一个新型住宅新区“篆塘新村”,地点在环城西路以东,此前这里还是一片菜地。

该新村是商办的,由抗战后成立的“昆明建筑师联合事务所”承办,从集资、征地、规划、设计施工到出售与管理,均采用统一经营的方法。从农民手中征得土地后,首先平整基地,修筑道路及下水道,并划分宅地,按照统一形式建盖住宅。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新村里,还有建设有诸如新村俱乐部和商店等配套设施。

住宅单体采用平房、传统坡面屋顶,采用土基、毛石基础建设墙体。按实际需要进行平面组合,每户均留有适当的庭院和空地。由于大量使用本地材料,因此建筑具有地方特色,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避免了住宅建设中长期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

又因为配套设施完善,方便居民生活,以及就地取材降低了建设成本,使得售价能适应当时中等家庭的生活与经济水平,因此房屋在建成后当即销售一空。“篆塘新村”建设、销售的成功又带动了商办,之后档次较高的“靖国新村”建设和官办的“吴井新村”的开发建设工作,使得昆明城之后逐渐出现多个“新村”式的居民小区。

昆明解放后,“篆塘新村”几经改造,现已很难见到原有建筑。虽然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当时昆明的房地产经营方法,在当今看来一些具体经营方法上,仍然有可借鉴的地方。

南屏大戏院:西南最早建成的专业影院

在抗战时期的昆明城建历史上,南屏电影院也是当年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它是整个昆明以及西南地区最早建成的一座现代化新型专业电影院。

这座电影院是由当时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知名建筑设计师赵琛设计的,电影院股东刘淑清和其他股东看了设计图纸非常满意,立即安排由上海迁来的“陆根记营造厂”建设。

1938—1939年间建设,拥有1400个座位的“南屏大戏院”(后称南屏电影院)整体外形是飞机造型,无论在平面组合和立面处理上都有独到之处。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条件,有限的面积与空间,提供多功能服务,有着独特而美观的造型。

如观众厅地面采用曲线形,既能满足视线要求,又降低了门厅入口的高度,从而减少了一般影剧院进入门厅的台阶。立面造型限于基地狭小,采用不对称手法,正面用大面积弧形玻璃窗,并与侧面竖向墙面巧妙结合,形成虚实墙面和横直线条的对比与协调。为了不占用门厅的有限面积,采用悬挑楼梯进入楼厅。

二楼正面是楼厅入口、出口,两侧分别镶有高1.5米宽0.8米的美容镜,镜端上各有一盏圆柱形乳白色镶金花边座的壁灯。入口两旁还设有会客室、经理办公室、宣传室、衣帽间和设有抽水马桶的女厕,这样的设施与布局在当时确实使人耳目一新。

南屏电影院的不仅在当时的西南是一流的,即便在全国也是一流的。抗战前夕,南京最好的电影院是“大华电影院”,上海最好的是“大光明电影院”,这两家也是当时全国最好的电影院。与以上两家电影院相比,“南屏大戏院”除了因气候条件较好而未配备空调和部分装饰材料受运输限制未能采用之外,在其他设计与设备方面并不逊色于以上两家影院。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免费设计在线报价

结合当地市场,大数据实时分析计算

手机版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