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明,昆明港都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眼中,今年昆明十一家具市场又掀起了怎样一番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跳楼、砸玻璃”后,经销商是沉淀、还是爆发?恶性循环下“暴力抗租”隐忧是否一触即发?
“递增”表象与“锐减”真相
十一作为家具行业的重要节点,在今年整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您作为昆明知名家具经销商,您是如何看待今年十一市场的反馈?
【李俊明】:我认为,这可从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方面,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销售额和去年基本持平,局部地区情况优于去年。如,贵阳、重庆、昆明,这些城市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8%。
另一方面,从卖场的角度来看,连锁卖场、本土大卖场投入力度大,在各大都市类报纸上都有整版广告。整个宣传造势,甚至超过了家电行业。
这是否意味着经销商开始看到走出困境的曙光了?
【李俊明】:这种说法忽略了一点——销售额虽然持平或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与此同时,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在减少。对于一些家具经销商来说,十一市场处于亏损局面。特别是在华北、华中地区,十一亏损现象更为严重。
从我们昆明港都家具有限公司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今年十一期间在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比去年增加了10%,但利润却同比减少了10%-40%。
截至到目前,从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家具经销商的亏损比例超过五成。
跳楼、砸玻璃背后的“积怨已久”刚刚您提到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在减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俊明】:首先,最明显的是卖场租金一直居高不下,并呈持续递增态势,严重挤压着利润空间。一个非常明显的行业现状就是,今年全国范围内卖场租金平均上涨了30%,昆明卖场租金平均上涨了20%。其次,运输成本、员工工资也在节节攀升,虽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但也给经销商造成了一定冲击。这是否会引发卖场与经销商之间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
【李俊明】:这种矛盾或不和谐正在行业内部酝酿。据我所了解,前不久就发生了两个事件——
事件一:华南地区某大型连锁卖场,由于大幅度提高租金,经销商生存遭受到严峻挑战。其中有一名经销商实在是被逼无奈,于是准备跳楼。在跳楼现场,卖场方面相关负责人也在楼下,同时也引来了诸多媒体报道,并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度。卖场方迫于各方面压力,后来和这名经销商签订了一份两年内不涨租协议,才算得以平息。
事件二:这个事件还是发生在同一家卖场,该卖场一年内连续三次调整了一个经销商的店面位置,给他造成了很大损失。在调解协商无效后,这名经销商激愤难抑打破了卖场内一连排的玻璃。这是发生在晚上,卖场比较聪明,就连夜派人把玻璃装了回去,并私下和这名经销商达成协议,帮其调整一个合适的位置。您认为此类事件与最近发生的中小卖家围攻淘宝事件有何异同?
【李俊明】:淘宝事件中小卖家这一群体利益诉求点一致,但他们的这一群体情绪缺乏引导,更缺乏一个强有效的对话平台。
回归到我们家具行业,在遭遇不平等情况时,经销商内部很难形成一个共同的诉求点。比如,一部分经销商在和卖场谈判时,他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有人希望卖场降租金,有人希望卖场给予好的位置,而有人是单纯希望尽早撤店并要回抵押金等。事实上,这种种不同的诉求点很容易出现分营声音。
而且我认为经销商不应该做出太过激的行为,经销商、卖场、工厂三者之间需要寻求利益平衡点,和谐发展,这不是一句空话,一定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暴力抗租”与背后的恶性循环您认为目前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担忧是什么?
【李俊明】: 暴力抗租!非常明确,租金越来越高,经销商交不起租金,只能起来抗租。
此外,行业正在陷入一种供需关系的恶性循环之中。比如说,我们昆明有一个40多万的大型卖场,规模非常大。而我认为这已不是一个商业地产的概念,而是地产商业,是先有地产再由商业。其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土地的升值潜力与空间,对其自身发展有利。但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它不会创造新增消费,而且还在破坏原有的供求需求点,造成市场需求严重饱和甚至过剩。
进一步说, 这种大规模、强力度的卖场扩张步伐对消费者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有一个消费者说:“我是一边付钱,一边呕吐”。为什么?卖场太大,既然来了,总是要看一遍。于是只能走马观花、马不停蹄地“奔波”,最终劳体伤身,苦不堪言。
如何看待今年既已发生的一切?
【李俊明】: 2011年是经销商模式发生结构性变革的元年!随着大量新模式的出现,将革命性地扭转整个行业的格局。
能为我们预测下下一阶段市场的走向吗?
【李俊明】:今年冷,明年更冷。但是越是冬天越要动起来,只有这样才不会感觉到太冷。我认为行业出现真正好转会在2013年左右。昆明装修网编者综合整理报道。